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政策解读

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吕彩霞就“蓝色地球”海滩清洁活动答记者问

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7-09-25    字体[ ]

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吕彩霞就“蓝色地球”海滩清洁活动答记者问

扎实有序推进三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

 

■ 中国海洋报记者 安海燕

9月16日,国家海洋局和欧盟驻华代表团共同举办的“蓝色地球”海滩清洁活动在天津东疆湾沙滩举行。此次活动是“中国—欧盟蓝色年”的内容之一,旨在呼吁公众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。参加当天活动的国家海洋局总工程师吕彩霞,接受了人民网、中新社、《光明日报》和《中国海洋报》等多家媒体现场采访,回答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相关问题。

记者:国家海洋局在去年出台了《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》,请介绍一下一年来的工作进展。

吕彩霞:海洋生态红线的试点工作,早在2012年就开始启动了。试点海域就是今天我们活动所在地——渤海海域。2014年7月,渤海三省一市建立了海洋生态红线制度,将渤海约37%的海域和31%的大陆自然岸线划定为红线区域。从此后的总体情况来看,收到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。

2016年4月,国家海洋局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》和《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》,明确了海洋生态红线“国家指导监督、地方划定执行”的原则,提出了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、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和海水质量4项控制指标,要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沿海各省(区、市)管理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%,全国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%,全国海岛保持现有砂质岸线长度,到2020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%左右。

记者:关于海洋生态的修复,国家海洋局2016年启动的“蓝色海湾”“南红北柳”“生态岛礁”修复工程受到关注,目前3项工程的进展如何?

吕彩霞:2016年以来,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利用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,支持全国18个城市实施“蓝色海湾”“南红北柳”“生态岛礁”工程,规划整治修复岸线270余公里,修复沙滩约130公顷,恢复滨海湿地5000余公顷,种植红树林160余公顷、赤碱蓬约1100公顷、柽柳462万株、岛屿植被约32公顷,建设海洋生态廊道约60公里,计划于2020年前建设100个生态岛礁。

据统计,目前已整治岸线40公里,恢复滨海湿地160公顷,修复沙滩2公顷,清除海上养殖1600公顷,清淤642万立方米,整治行动初见成效。如威海项目,实施海域的海水水质已由实施前的三类提升为二类,达到功能区要求。

接下来,如何进一步扎实有序推进三大生态修复工程,确保科学规划有序实施,切实将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奖补资金管好用好,国家海洋局组织编制了《“蓝色海湾”整治工程规划(2017年~2020年)》《“南红北柳”湿地修复工程规划(2017年~2020年)》《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专项奖补资金项目管理办法》《“生态岛礁”工程建设指南》《海岛生态本底调查技术要求》,拟于近期印发实施。

记者: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给中国的海洋经济带来什么发展机遇?

吕彩霞:主要可以归纳为3方面,一是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,有效推进海上互联互通,促进海洋交通运输业大发展。二是促进海洋产业有效对接,加快涉海企业“走出去”步伐。三是健全对外合作支持体系,促进跨境海洋金融业发展。